【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武汉新港的集疏运网络主要依靠已建、在建和规划的“两江、三环(武汉市三环线、武汉绕城高速、城市圈大外环)、四铁(汉丹、京九、武九、京广铁路)、九射(京港澳南北段、福银、沪蓉东西段、沪渝东西段、武监、武英)”构成的对外交通疏港系统组成第三层次的主要骨架,配以由武监高速公路、江北快速路(由江北快速路、平江路、江北一级路组成)以及江北铁路构成江北沿江快速通道,由武嘉、武鄂高速公路以及江南铁路构成江南沿江快速通道及局部港外公路、铁路连接线组成的第二层次主要疏港道路,再加上港内交通体系自成的第一层次的港内交通,共同组成武汉新港的集疏运网络系统。
公路连起四地港区
武汉新港公路集疏运量预测2030年为24449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32.9%。以适应2030年港区集疏运量需求为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武汉、黄冈、鄂州、咸宁四地综合运输规划,合理规划港区专用集疏道路,实现无缝对接、货流其畅的运输效能。
“工”字铁路穿港区
武汉新港铁路集疏运量预测2030年为7709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10.4%。根据港区集疏运网络规划原则,港区铁路集疏运量通过利用现有的铁路专用线或新建港区铁路专用线与地方铁路网或国家铁路干线衔接。从各港区的铁路集疏运量来看,铁路集疏运量为天兴洲大桥以下为主,本次重点进行“工”字形规划。
“工”上横为江北沿江铁路,“工”一竖为跨江铁路,“工”下横为江南沿江铁路。
根据相关规划,随着客货运增长需求,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满足不了长江南北两岸的交流,须另开辟过江通道,在鄂州燕矶西规划另一条铁路过江通道,在黄州与鄂州两市形成一个铁路环线,以满足运量增长需求。
另外,天兴洲大桥以上的金口港区正在开展铁路专用线的研究工作,规划从南车集团修建1条铁路专用线至金口港区。
依托两江连四海
武汉新港水运集疏运主要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汉江进行集散。根据武汉新港分港区集疏运量预测,武汉新港水运集疏运量(含内河和外贸)2030年为37148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50%,其中武汉新港(汉江港区)集疏运量为1700万t,武汉新港(长江港区)集疏运量为35448万t。
专家点评
专家建议
1、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依据《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根据各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研究了各港区公路、铁路、水路等各种不同集疏运方式的需求,提出了各港区的公路、铁路、水路集疏运规划,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的建议。
2、规划思路清晰、方法正确、内容全面,对武汉新港总体规划集疏运规划进行了深化,规划新增的公路、铁路方案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集疏运网络规划与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机衔接,基本适应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要求。
1、进一步研究不同货种的集疏运特点,组织相应的集疏运系统。
2、进一步统筹港口集疏运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镇内部交通、出入口交通和过境交通,深化集装箱港区尤其是阳逻港区集疏运系统规划,保障集装箱运输的顺畅。
3、在规划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加强与港口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