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楚天都市报)
●严把聘用人员“入口关”,每隔半年评价和考核聘用人员 ●遇有突击稽查行动,提前将稽查人员的手机集中保管 ●建立人员轮岗制度,每年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轮岗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界人士举报黑车将获奖励 ●两名副科长对事件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给予撤职处分 ●稽查办公室主任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一副处长对事件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处长对事件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昨日,武汉市交委新闻发言人覃诗章约见记者,通报了市客管处工作人员向套牌的士经营者泄露稽查信息的情况以及市交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武汉市客管处5名聘用人员因涉嫌向套牌的士经营者泄露稽查信息等问题被公安部门刑拘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事件发生后,省、市领导杨松、阮成发、尹维真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市交委及市客管处举一反三,从严整治,切实加强管理。
事件回放 记者卧底牵出“客管内鬼”
●2月7日,记者接到一位读者的投诉称:武汉套牌的士经营已呈网络化、组织化趋势,且有客管人员充当“保护伞”,使得套牌的士现象屡禁难绝。记者随即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 ●4月27日,经过两个多月的联系后,本报记者缴纳4300元加入武汉人付某的“套牌的士网络”,并证实:确有客管人员每日向套牌的士经营者发送客管稽查信息,以提醒他们避开监管执法。 ●5月15日,在初步了解到“套牌的士网”的基本结构后,记者向省公安厅通报了此事,警方高度重视,当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5月底-6月中旬,记者配合专案民警初步查明:客管处中有5名工作人员先后向套牌的士经营者泄露执法信息;曾在客管处工作、当时已被开除的张某在组织贩卖执法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 ●6月30日-7月2日,省公安厅专案组抽调50余名民警展开集中抓捕,抓获包括5名客管人员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收缴10余台套牌的士。这起特大套牌的士案告破。
市交委反思“内鬼事件” 要求切实整改争取群众谅解
市交委高度重视客管人员勾结套牌的士经营者事件。7月10日,市交委主任彭俊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市交委认为,此事件对交通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也因此受到影响,性质严重。市交委立即成立调查组,进驻市客管处对此事件进行彻查。同时,责成市客管处以此为契机,从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规范执法、人员监管等方面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搞好整改,尽力消除此事对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造成的负面影响,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谅解。 市交委调查组与警方进行了联系,了解了案件有关情况;询问了市客管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16名中层干部和25名稽查工作人员。 在分析原因时,覃诗章谈到,主要是市客管处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抓得不牢,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聘用人员的管理抓得不严;相关制度执行不力,使得少数人员钻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