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楚天金报) (记者王璐 程祥 通讯员张继涛 实习生牛超)

图为:小小宣传队宣传文明

图为:李小海购物队代为空巢老人购买生活用品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此话,百步亭的1.4万名注册志愿者说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中。百步亭“志愿者工作”成了武汉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今日,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现场观摩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及全国文明城市的百余名代表,将现场学习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经验。
“环保拐杖队” 一月捡起万个烟头
目前,百步亭社区有注册志愿者1.4万人,60%为离退休和赋闲在家的居民,20%为在职在岗人员,还有20%为青少年学生。看到如今的百步亭,你可能很难想象,10多年前的这里还是偏僻的城乡接合部。
1998年,在一片烂泥塘上完成的首期开发建设的百步亭社区迎来第一批600户居民入住。安居苑C区一对老夫妇回忆,“社区环境很糟糕,大家编了个顺口溜调侃‘晚上出门怕两多,蚊子多,小偷多’。”
1999年,居民们入住后的第一个除夕,物业公司下午刚派人打扫干净的路面,几个小时后再次被果皮纸屑铺满,树上挂满了居民“狂欢”后从楼上抛下的垃圾。
“大家感觉这里不像家,才会这么不爱惜。”经过反思,几名社区老党员带领10多个居民,成立卫生监督队、治安巡逻队,每天值班巡逻、捡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2000年,社区党委成立后,大约500名党员加入志愿者队伍。
2002年,老红军王德云搬进百步亭。百步亭正创建“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社区。76岁的王爹爹加入这场“战斗”,默默与地上的烟头、果皮较上劲。然而,弯腰也成了他的难题。
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王德云不得不进行“技术攻关”。一天,他和老伴杵着拐杖散步时,灵感突发——如果在拐杖底部安进钢针,用钢针去扎烟头,不是就不用弯腰了吗!一番改造后,捡烟头“专利”拐杖,终于获得成功。从此,小区的马路、院落、墙角、砖缝都成了他的“战场”。
王德云的做法引来一群老年朋友仿效。在王德云的指导下,他们也将自己的拐杖进行改装。一支“拐杖环保队”诞生了,王德云被推选为队长。每天下午,大约20人的白发拐杖队出发,一路走一路扎,“有一个月,我们总共捡了一万个烟头。”居民被这群老年志愿者感动,也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如今,王德云的“拐杖队”已经发展到了50多人,这群志愿者的梦想,是将社区打造成一所温馨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