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楚天都市报 记者 金计)“处理太较真,闹大了会闹到客管处去,其实公司最怕扣车停运,那样司机和公司一起都有损失,所以干脆不较真,对乘客的投诉能应付就应付。”昨日,多名的士司机和业内人士来电,曝光自己所亲历的投诉处理程序——不少公司应对乘客投诉先是“硬拖”,然后“软拖”,或者人为设置障碍让乘客“知难而退”。 这些曝光表明,武汉市客管处花大力气组建的投诉热线转到公司后,被不少公司“阳奉阴违”,处罚被打折,监管成了空。“投诉线索被转到出租车公司后,公司第一步往往是拖一拖,从被投诉司机那里先了解下投诉乘客的态度,如果乘客态度‘不坚决’,就干脆不理算了,不了了之。”这些老司机们说,这一招叫“硬拖”,这也是一些投诉被转到相关公司后却石沉大海的原因。 如果乘客再次来电,不少公司就让接线员“软拖”——在态度上很客气,在电话里连连道歉,哄着乘客并说“我们一定会严处”等等,或者冒充道歉,只要能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就行,事后对当事司机说声“以后注意点”,车照跑。 老的哥赵师傅说,自己的车一般一个月至少要被投诉5次,春运时一天被投诉10余次也很正常,都被这样的“内部处理”口头提醒了一下。但公司会告诫司机“注意点,不要被媒体曝了光”。 另外,这些司机透露说,不少出租车公司经常开“投诉经验交流会”,其实就是交流如何对付乘客投诉的一些招数:只要有些投诉说法没有证据,司机有异议,就让乘客以配合调查为名,写书面投诉材料,在周一至周五送到公司来,乘客送了一次能处理就处理,不好对付就还要求送第二次书面材料,“这一招很管用,一般乘客很难专门抽空走下去,被叫做‘知难而退法’。” 最后一招叫“死无对证法”,在回复中说是公司的车被“克隆”了,乘客的纠纷是与套牌车发生的,此事无法处理,一了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