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武汉公交管理部门着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通过网上征集、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下线查访、集思广益等多种渠道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公交答卷。
优化线网——填补公交盲点区域。近几年来,武汉公交管理部门按照《公交线网优化方案》,3年召开5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听证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次,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65条次。解决了全市73个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其中专门为偏远新建小区开通公交线路40条。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从5.97下降至4.95,公交线路覆盖率达90%以上,绝大多数市民出小区步行5~8分钟即可乘坐公交车。为不断满足好市民群众选择公交出行的需求,依照依法依规、以人为本、扩大覆盖、有效衔接、减少重复、节能环保、稳步推进、应急调整的8项原则,推进公交行业的科学发展。今天,已增开5条公交线路,解决光谷、东湖开发区科技园和部分新建居民区群众的出行问题。新辟516路“学生专线”,串起后湖同安家园和滨江苑小区,从家门到校门,极大地方便了武汉二中、七一中学等8所学校、1.22万名师生的出行。
整合资源——缓解学子周末出行难。为解决大专院校的出行不便,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市公交行业管理部门在大学城地段新辟高峰快线,调整公交运营调度作业计划,周末学生出行高峰时段所配备的运力全部投入运营,缩短发车间距,做到“车随人走”。在周五至周日时间段增配40台公交车,加强运营调度管理,调整运营计划,在途径大学城的线路上比原先增加了380个车次。与大专院校共建文明公交站台,发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引导乘客有序排队乘车。增设零钞兑换点,方便乘客兑换,提高投币、上车速度。开展校企共建,加强信息沟通,解决特殊时段、集中活动时段的师生出行。保持对非法营运打击的高压势态,净化公交客运市场。
整顿普线——方便月票一族出行。根据市民群众特别是“月票族”集中反映普线车不足的问题,市公交行业管理部门把它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与公交集团研究拿出办法,配足普线车台。健全普线车运营经济考核补偿机制,提高基层运营单位抓好普线车运营的积极性。切实改善普线车车况,落实普线车的更新、维修、保养制度。消除残、破、花车、带病车辆上线运营。加强普线运营调度管理,普线车按规定做到合理调度,均衡发车,出足车、出好车。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普线车的服务质量。
规范站名——提供准确导乘信息。市公交管理部门通过清理,在前期已向社会征集更名方法、意见的基础上,重新规范公交站名,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方便导乘。一是对目前地名已发生变化或采用地名距离车站较远的站名进行变更。二是对66处多站同名、容易给乘客带来混淆的站名,采取前面增加所在道路名称来区分。三是为区分一站分设的站名,采用公益性较强的标志性建筑或道路口名称作为副站名加以区分或变更站名。截止目前,已核查需要变更的站名104处,涉及全市90%以上的公交线路,站牌1万余块。公交管理部门将在1个月内完成对全市所有站名的更换,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变化,更大程度上方便市民出行。
强化监督——规范运营生产秩序。公交管理部门以市民投诉多、反映强烈的,如公交车超速行驶、包头进站、双排并停、不停稳开门、不关门起步及司机开车打手机、抽烟、谈话等违规行为,采取定点定站和车上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检查。执法合法率100%,企业整改率和回复率均达90%以上。公交违章车次均以8%的递减趋势下降。为有序开放公交客运市场,市公交管理部门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采取行业管理部门考评和社会中介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所有公交线路实行授权经营。每年按授权线路总数的30%进行考核复查。对全市小公汽线路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规范对小公汽的管理。今年,通过对小公汽“百日整治”,使小公汽在运营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利剑出鞘——查处非法运营车辆。几年前,我市非法营运的“黑巴”非常猖獗,总数量达2000余台,占当时全市公交车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车辆的运营,既扰乱了正常的公交运营秩序,也害及到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公交行业管理部门与公安干警联合组建成打击非法营运中巴车综合执法专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黑巴”的打击。在打击“黑巴”的执法行动中,专班人员中先后有15人遭“黑巴”车主殴打致伤,但他们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并对非法经营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近几年的执法过程中,未发生一例因执法不当引起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执法合格率100%。经过执法专班人员的共同努力,共查获非法营运“黑巴”1300余台,依法强制销毁500余台,目前,中心城区“黑巴”已基本绝迹。今年,查处大专院校附近打着公交路牌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10台。
这正是:惠风吹不尽 民生总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