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楚天金报) (记者谭新杰 通讯员付丽) 昨日,武汉铁路局收到了由中铁大桥局武汉桥科院对天兴洲大桥通车鉴定的初步报告,报告结果表明,大桥结构安全,满足设计要求。这也意味着,天兴洲大桥的“体质”,已经具备通车条件。 4月29日,世界最大跨度拱桥—重庆朝天门大桥正式通车。该桥的“体检”合格证明,也正是由“桥梁医生”武汉桥科院所开。
四列火车并肩开上大桥
据悉,天兴洲大桥荷载试验共分两期。第一期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桥梁静力加载试验和铁路Ⅰ级干线动载试验,第一期试验动载试验车速达到100公里/小时;第二期试验为正桥主桥客运专线和铁路Ⅰ级干线动载试验,预计在6月中下旬全线贯通后进行。 本次通车鉴定是国内第一座高速客运专线大型桥梁的荷载试验,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通车鉴定试验,全桥共设置了18个测试基站,测点总数达1000多个,分布在桥梁、列车和铁轨上。火车加载时共需要四列火车,第一期静载试验中最大加载时需要124节车厢。 通过通车鉴定,可以验证设计理念、确定大桥的承载能力及运营安全性,为大桥留下永久技术档案。
5万多米电缆“隐身”测试
由于一些传统测试手段不能满足如此大规模的荷载试验需要,因此,桥科院测试人员采用和研发了一些新技术。 雷达测试技术首次应用铁路桥梁通车鉴定中,雷达微变形监测系统测量精度达到了0.01毫米。 GPS同步触发技术也首次在荷载试验中应用,同步触发系统每隔一秒输出其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列车上的同步系统可以报告列车运行到的地理位置。 在天兴洲大桥通车鉴定中,测点总数有1000多个,整个测试系统非常复杂。为了减少过多过长的电缆,本次测试中,对梁端和索塔的倾角测试采用了GPRS与射频RF无线传输技术。 尽管在试验中使用了无线技术,但还是使用了超过5万米的电缆,但在试验现场,记者在铁路桥面上只看到整洁的铁轨,原来,这5万多米电缆全部在箱梁中或道渣下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