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整合30多家茶品牌,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
本报讯(记者 万方 通讯员 汤鹏)汉产黄鹤楼茶将联盟武汉市兄弟茶叶,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昨日,武汉市林业局有关人士透露,黄鹤楼茶已开始招贤纳士,只要自有茶叶基地规模在300亩以上,有环保化、机械化的加工场所的茶企可牵手黄鹤楼茶,共同进军海内外市场。
汉产茶叶难叫响
武汉有6万亩茶园,茶资源丰富,市场却被外地品牌抢占。秋茶上市已有一段时日,近日记者走访崇仁路茶叶交易市场、陆羽茶都等市场发现,除了颇受欢迎的铁观音外,采花毛尖、邓村绿茶等省内绿茶占据半壁江山,而纯正汉产茶叶难见踪影。 “江夏、黄陂、新洲茶叶品牌多,但叫得响的品牌很少。”湖北省茶叶协会会长熊双林说,武汉远城区的茶叶,主要依赖当地旅游业带动,产量有限。 2005年,武汉组建“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打造黄鹤楼茶,希望能借此重拾往日“世纪茶港”的辉煌。目前黄鹤楼茶在省内外都有专用茶园,但与国内知名品牌相比,产量有限,市场份额不大。 武汉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景中表示,目前武汉市新建的无性系茶园3万多亩,预计三年后进入投产期,整合全市茶叶资源,做大汉产品牌,迫在眉睫。
估计整合全市30多家茶品牌
李景中介绍,将由武汉市林业部门牵头,整合全市茶叶资源,采取统一产品商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市场营销,完善“黄鹤楼茶”品牌,抱团夺市。“估计将整合全市30多家品牌。” 据悉,武汉市将以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江夏、黄陂、新洲品牌茶生产基地为主,形成原料基地;以硚口茶市和陆羽茶都为市场销售和信息平台;以省内外、市内超市和茶市为经营窗口;以区域茶叶协会为纽带;以广大茶商和茶农为骨干和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茶叶产业群体。 茶企抱团抱团发展能否振兴汉产茶叶?湖北省茶叶协会会长熊双林表示,采花毛尖、邓村绿茶等湖北茶都是走“联盟”道路,整合当地所有茶资源,打一个商标,如今都小有名气。武汉以黄鹤楼茶为中心,整合全市资源,可以提高黄鹤楼茶知名度,同时制定统一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