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收渠道多,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财产性收入异军突起 本报讯(记者 吴晶晶 通讯员 吴卫东)创造更多财产性收入的热浪正滚滚袭来。在去年的十七大报告中,“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首次亮相。昨日,武汉市统计局公布:今年来,江城居民财产性收入开始迅猛增长,其中,人均房租收入达104元,增长82%。 另外,上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元,同比增长17%;前9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9元,同比增长16%。
工资收入占比降至6成 “工资奖金一起大概有5万元,占我年收入的一半,其他一些版权收益、股票证券收入,大约也有5万。”这是武汉某大学副教授黄先生近日晒到网上的“工资单”。而像黄先生这样,除工资奖金外,通过另外渠道创收的市民日益多了起来。 记者获悉,目前,武汉城市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格局凸显。尽管工资性收入仍是家庭总收入的“大头”,但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62%左右。今年前9月,武汉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约为8590元,仅增长6%,这相比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幅的85%,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统计局官员表示,长期以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都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较小,一般在2%左右。
人均房租收入增长82%
今年来武汉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猛。前9月,该市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67元,增长85%。而出租房屋收入构成财产性收入的主体,人均房租收入达104元,增长82%。 “我在六渡桥有个商业门面,面积虽然不大,但一个月租金也有3500元,再加上我还在商场当营业员,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有5500元。”王小姐告诉记者,财产性收入对她而言是家庭经济的支柱。
江城租房市场蛋糕达9亿
统计部门专家分析,江城居民房租收入增长目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在高房价的背景下,房租也相应水涨船高;二是有住房出租的家庭不断增多。 此前,曾有专家撰文预测,目前,江城每百户居民家庭中,至少有10户拥有两套以上的住宅,市民手里的房多了,自然会将房屋出租得益。 如果按武汉850万人口、人均房租收入104元来计算,江城出租房市场蛋糕逼近9亿。 专家表示,国内在所有投资渠道中,买房后出租的风险较小,因此也赢得了大多数居民的青睐。
◇观点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游士兵称—— 每天多赚1元 财产性收入会跑赢工资增速
“每天多赚1元钱,财产性收入会跑赢工资增速。”昨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游士兵告诉记者,财产性收入基数虽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游士兵说,去年,北京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了1.65倍,而目前武汉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仅为85%,这显示武汉市民经营财产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此外,数字还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按工作日来算,大概就是每天1元钱。 前几年,提起理财,居民一般会想到日常储蓄存款。现在,随着有价证券、分红型保险、外汇市场、房产和股市等投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投资途径。更有网友打趣道:“赚一元并不难,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以在上班的路上拣10个矿泉水瓶子”。
本报记者 吴晶晶
◇名解 何为财产性收入
统计局官员解释,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