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从全国二等升级成一等,要用多长时间?宜昌给出的答案是10年!
昨日上午,宜昌市荣获全国“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称号授牌仪式在城区桃花岭饭店隆重举行,宜昌正式成为湖北首个代表全国畅通工程最高水平的模范管理城市。
这也是宜昌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后,夺得的又一殊荣。
用了10年时间终磨一剑
昨日上午,城区桃花岭饭店三楼大会议室内,喜气洋洋。
当副市长王宏强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金彪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处长邱绪建手中,接过“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奖牌时全场响起最热烈的掌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邓恢林主持了这一授牌仪式。
“跨上这一级台阶我们用了10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邹昌奎昨日说,早在2000年,宜昌的畅通工程就获得了全国二等管理水平的奖牌,随后,在宜昌市实施“畅通工程”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宜昌吹响了争创全国一等管理水平的号角。
10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畅通工程建设,始终把实施畅通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宜昌两年为路花20亿
市民都知道,近几年来,宜昌城区的道路面貌真是一年一个样,这都是大规模“刷黑”带来的变化。
宜昌算了一笔账,仅近两年来,全市用于市政道路设施养护维修和完善的资金就达到了近20亿元。城区先后开工47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新建改建道路19.33公里,截至目前,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88平方米,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宜昌着力实施“东拓、北联、南展”战略来拓宽城市骨架,将位于市中心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主要物流中心的功能陆续迁移,分散、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住建委、公安、城管等有关部门以道路改造、修建、完善道路体系,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设路侧停车泊位1000余个,今年还恢复挪用停车位1868个。
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宜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系统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交管专家为宜昌建言
“生活在宜昌这座城市,市民们应该是很幸福的,我希望这样的状况能多保持一段时间。”在昨日的授牌仪式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金彪讲了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是他得知宜昌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数字为20余万辆后说的,他拿北京市举例来说,现在交通拥堵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机动车增长太过迅猛,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用了48年时间;到200万辆,用了6年半;迈过300万辆门槛时,只用了3年9个月;而到400万辆时,时间又缩短至2年7个月,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480万辆。而香港目前的机动车也才63万辆。
这样的增长速度,城市交通能不堵吗?王金彪说:“对机动车,我的态度是:不限制有、但限制用,要通过提高机动车的使用成本,来调控机动车的发展和城市的交通。”
他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和相关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他建言宜昌,要早一步谋划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应对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不要像一些大城市遇到非常拥堵的情况后才来考虑治理,希望宜昌要有长远的眼光。
要用心呵护我们的城市
“宜昌拿到这一称号不容易!”副市长王宏强昨在授牌仪式上讲话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与在座的大家一样,感同身受。
他说,平安畅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10年来,为了“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这个目标,交警、住建委、规划、城管等主力军以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在宜昌市政府的主导下,在解决交通管理难题、创新交通管理举措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对一座城市来讲,交通问题太重要了。”王宏强说,宜昌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用心来呵护我们的城市,真正使它畅通起来。
王宏强要求,全市要以荣获“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为新的起点,继续认认真真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畅通工程建设的每一项任务,不断在深化和拓展上下功夫,要为老百姓创造宽松和谐、便捷出行的交通环境,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满意。
据了解,为方便市民停车,根据规划,从今年起,宜昌城区将新增25个场地共2823个停车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