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资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的时候,任何一个商品都可能成为爆炒的标的。
本报记者 马骏 摄
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本报记者 徐可奇
棉花收购等遭遇游资
发改委介绍,上半年绿豆价格快速上涨的背后,就有多家绿豆经营企业串通涨价;目前柴油供应偏紧,经营者违规突破政府定价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经营者甚至采取不开票、不做账、不结算等手段规避监管;棉花收购也遭游资恶性炒作,无照收购、无证加工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收购企业不具备相关准入资格,却大肆抢购哄抬价格。其他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也呈多发态势。
价格违规行为多种多样
各地方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故意夸大供需矛盾,捏造、散布农产品受灾减产等虚假信息,制造市场紧张气氛的行为;自买自卖、内部倒手,制造交易假象的行为;大量囤积供应紧张的商品拒不销售,造成市场脱销恶意推高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操纵电子交易市场价格,推动现货价格上涨的行为;利用工作会、联谊会召集同行合谋集体涨价的行为;经营者之间互相通报涨价信息,并采取默认一致的方式实施价格卡特尔的行为;以及行业协会以信息服务为名,组织协调经营者集体涨价的行为,等等。
加大对价格违规的制裁
发改委表示,同时要加大制裁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法惩处,绝不让违法经营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随着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的恶性炒作、操纵价格行为可能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给价格监管设置新的障碍,提出新的挑战。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价格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对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态度要更坚决,让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无处藏身,为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