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漫,大家是满怀希望+痛心疾首。中国动漫是地道的自家孩子,谁都希望自家孩子好,但是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确实不是朝夕间可以解决的事。于是我们希望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一味守旧或者一味模仿都不是办法;我们希望以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来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让中国动漫能快速的发展起来,少走一些弯路。
提起动漫,不可避免的就会提起日本,日漫确实是太成功了。在我天朝,80后的孩子,基本都是看着《机器猫》、《圣斗士》和《龙珠》长大的;90后的孩子,陪伴他们的就是《火影忍者》和《名侦探柯南》了。但是当我们长大后,这些儿时看着津津有味的作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色。这就奇怪,这就费解。为什么我们电视上播映的动画被我们无情的贴上了“幼稚”的标签,而同样描写小学生生活甚至幼稚园儿童的诸如《蜡笔小新》这样的作品却能赢得无数“大朋友”的喜欢?是我们崇洋媚外吗?是我们对国漫过于苛刻吗?是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的国漫吗?
不是,都不是。
那么,让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一看我们的海对面,看看他们的得失,也许我们可以悟出些什么。
得失1:读者至上,制度无情
对于引言部分的第一个问题,盖饭的个人意见是:《蜡笔小新》等以低年龄段儿童为主角的作品之所以能赢得大人的喜欢,抛开故事的诙谐、人物的塑造等等,最根本还是在于作者尊重读者。
日漫的作者尊重读者吗?尊重。至少一部成功的作品在创作时,其内容是相当尊重的读者的。每一个读者都是会思考,有大脑的人,正因为如此,对于同样一个故事,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获得不同的感悟。还是拿《蜡笔小新》来讲,很小的孩子可能会被小新的说话方式、淘气的舞蹈所吸引;年轻的漫友们可能更多的发掘一些有趣的内容以及恶搞题材;稍微年长的朋友可能会去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鲜活丰满夸张又不失真实的形象,是作者发自内心塑造出来的。作者并没有单纯的把读者界定为“XX岁的小孩子”或者“XX岁的老年人”,他并没有觉得除了这些人其他的人都看不懂;小孩子也有成熟的一面,老年人也有童真的心。
再没有什么比把对方当作对等的人、对其讲真话更好的尊重方式了。正因为他塑造的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形象,讲的是一个发自内心思索的故事,所以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甚至不同国籍的我们才会被同样的故事所吸引——真实的作品身上总是散发着一些超越年龄的共通的东西。其实藐视读者的智商就是藐视自己的智商,在这一点上,国产动画的制作者们难道不该好好反省吗?
日漫对读者和观众的尊重程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但是这种尊重一旦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动画的制作与否都要看观众的投票率和支持率来最终决定,就连《犬夜叉》这样的大人气作品都不例外。目前《犬夜叉》已经决定制作第2季,但是在决定之前实际是在相关网站上进行过调查的,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前得票率超过一定数目才可以。PS:同样进行投票表决中的热门作品据盖饭所知还有《樱兰高校男公关部》的第2季制作。
这样好不好呢?难说。“优秀的作品”和“商业化成功的作品”是两个概念,很多作品原本不被看好,但是连载后、播出后却产生了轰动,《棋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觉得《EVA》在制作前假使弄个什么投票,支持率又会有多少呢?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因为它有着完全超越读者想象和期待的东西,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的;所以这样做在保证了观众数量的同时,无形中会扼杀一些可能很有潜力的作品。
比这个更铁血的就是《JUMP》周刊的读者投票制了。管你之前多红,只要得票不行了,腰斩的毫不留情。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些阐发作者自己的思考,商业程度单薄的作品就很难有什么发展空间了。《通灵王》的FANS们估计提起这个话题就集体泪目啊...可见什么都是双刃剑,但是尊重读者这个初衷无疑是非常正确的。